我國醫養融合現狀
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,2019年我國的人口總數為140005萬人,從人口的年齡構成來看,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9640萬人,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4%;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,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8.1%,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7603萬人,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2.6%。關于老齡化社會,一般來說國際上通常的標準是:“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0%以上,或者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%以上,那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”。
(數據:2010-2019分別為:8.9%、9.1%、9.4%、9.7%、10.1%、10.5%、10.9%、11.4%、12.6%,示意圖如下)
現階段,中國眾多專家推崇“9073”的養老模式,這一模式是中國“十一五規劃”過程中由上海率先提出。即90%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顧,7%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,3%享受機構養老服務。社會學家認為現階段60~70歲的老人占大多數,且健康狀況較好,適合居家養老。另一部分年齡更大、身體不太好的老人需要工作人員照顧,可選社區養老。還有一小部分老人,身體較差,長期沒有人照顧,適合機構養老。
(數據:90%為居家養老、7%為社區養老、3%為機構養老,示意圖如下)
社會地位尷尬、待遇低、缺乏職業生涯規劃,是護理人才問題的關鍵。目前我國養老護理人員普遍年齡大、學歷低、流動性高,護理能力離“專業”二字還有很大差距。據廣州大學調查,當前養老機構多數通過勞務市場、熟人介紹等方式招聘護理人員,多為農村來大城市打工的40—50歲女性,經過短暫培訓即上崗。
苦、累、收入低、壓力大、地位低等因素加在一起,導致養老護理行業人才流失嚴重,養老護理相關專業招生情況不容樂觀。
醫院不適合養老、養老院不方便就醫的問題比較突出。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。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化,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通過技術推動健康養老的智慧化發展。 2017 年 3 月,國家衛計委等13部門聯合發布《“十三五”健康老齡化規劃》,明確指出推進信息技術支撐健康養老發展,充分運用互聯網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,開展面向家庭、社區的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。
國家頻繁出政策解決醫養問題
未來中國醫養方向預測